本报讯(张海月 绵报融媒记者 安峥)在农业生产中,想要旱涝保收、高产稳产,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水渠维修必不可少。11月27日,记者在安州区秀水镇天竺村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项目现场看到,数台挖掘机和装载机正在紧张作业,工人们铆足干劲、分工合作,有序推进工程建设。目前,该村400余亩耕地已基本完成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。
天竺村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属于“安州区2021年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项目”内容,该项目总投资3亿元,于今年9月开工,主要对安州区1万3千余亩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进行提质改造,具体内容为:土地平整、改建灌溉、排水渠道、田间道路等。目前,整个工程已完成20%。
“虽然工期是一年,但我们施工单位积极响应决战四季度、大干一百天的号召,加大了投入,增加了人员、设备,现在正在加紧施工,倒排工期、顺排工序,确保提前三个月竣工。”现场负责人赵海军介绍,没改之前土地很零星,导致机械化作业没法实施,人工成本增大,现在机械化作业能够把更多的土地耕种起来,极大提高粮食产量。
水渠是灌溉的重要渠道,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。一大渠和二大渠是安州区非常重要的两条灌溉渠道,除了为250多万亩耕地、100多万亩经济林地提供灌溉用水,保障广大农村地区生活用水外,还兼具防汛排洪功能。因2020年8月11日的洪灾,一大渠和二大渠出现了200余处损坏,对安州区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造成较大不便,经过两年的筹备,今年11月,一大渠和二大渠启动了修复工程,目前推进顺利。